做好一个产品,要先知道什么是好产品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default-img.jpg

做好一个产品需要知道什么是好产品。enjoy~

我们创业的出发点基本都是产品,创业者都想做一个好产品,从而获得成功,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:如何做好一个产品?

因为这是两码事,一个是结果,一个是过程。过程往往让人痛苦不堪,但只有坚守过程才能最终取得这个结果。

今天我们来探讨:如何做好一个产品?

什么是产品?

为了做好一个产品,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产品?

市场营销学对产品的定义:产品是指能给用户使用和消费,满足用户某些需求的任何东西。

从中我们可以看出,产品的核心是用户。

主流用户的变更

做产品经常要自问:谁是我的用户?如果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产品,就要搞清楚主流用户是谁?

我们经常会脱离用户单独去研究需求,容易产生一个错觉:自认为这是一个能解决需求的好功能、好产品,但实际上用户并不买单。

举个例子:

我的老师符德坤去考察的时候,一个生产荞麦的企业老板跟我的老师说,他家的产品特别好,他打算花500万进行品牌推广,因为他认为把生荞麦进行高档包装后就能卖个好价钱。我老师说:“这个东西花500万肯定打水漂,不信你跟我走”。他们去街上拦了20个消费者,问他们第一个问题:知道这个是什么东西?20人仅有4个人知道;再从知道的里面提出第二个问题:知道这个东西怎么怎么吃吗?4个人仅有1个人知道。可想而知,产品推出市场后肯定是惨淡收场,最终500万的推广方案取消了。

最近都在谈消费升级,普遍的理解是:生活消费水平提升,大家更愿意花钱。

上面例子中的产品可能就应用了消费升级的普遍理解,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消费升级,其实是主流用户变了,从而导致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的变化。

什么是主流用户?

主流用户是指主要使用或消费产品的人群。

时代在变更,主流用户也遵循着十年一个周期在变更。

伴随着85-90后步入中年,经济自主权、生活消费的主导权也随之由85-90后接棒。

过去,75-80后是主流用户,现在是85-90后。

85-90后是这样一群人

  • 他们属于个体伦理主义者,这个群体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代,家里就他一个小孩。按正常算,家里就有六个人围着他,而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们,因此他们的内心非常自我和孤独。
  • 父辈积累物质条件让他们几乎衣食无忧,这样一群衣食无忧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的终极命题:“活着有什么意义?”,所以他们有更加独立的思考能力,并且更加注重人文,捍卫自己的话语权。
  • 互联网伴随着这个群体成长,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消费观念。还记得一句话吗?“我就是我,不一样的烟火”,这句话就是这个群体的个性化表现。

现在是得85-90后者得天下,未来是得95-00后者得天下。

重新认识需求

前面说到,我们经常脱离了用户去研究需求,现在我们从用户出发重新认识需求。

从简单的文字理解来看:

  • 需:需要,想要,即缺乏感的表现;
  • 求:诉求,索求,要,即设法去达成的事情。

诉求从何而来?比如要买房,那么要买房的这个诉求是由居住、结婚等需要所产生。因为任何动机都有原因,不会平白无故地要买房。由此可以推断,求是由需产生。

需要从何而来?比如想买房,是什么情况下我们想买房?可能就是在:正在租房、刚移民、刚(准备)结婚等等的情况下。那么需要是由“在什么情况下”产生,这里“在什么情况下”这个状态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场景。

需要的主体是用户,所以这里的需要是指用户的需要。

需求满足的不是单一用户的需求,而是一个类型用户的需求。

用户类型的组合维度有很多,具体如下:

  • 基本维度:性别、年龄、教育程度、人种、肤色、国家、民族、职业等;
  • 经济维度:经济收入,可支配收入等;
  • 文化维度:宗教信仰,兴趣爱好等。

不同组合类型的用户在同一个场景下的需要完全不同,所以需要的产生又受用户类型的影响。

由此可见,需求是某类用户在一定场景下的需要并产生的诉求。

什么是好产品?

做好一个产品需要知道什么是好产品。

好与坏,是一个主观的印象,好与坏取决于站的角度的不同。

那如何看待一个产品的好与坏呢?

我认为有两个角度:用户和企业

  •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,一个好产品的标准是有用、好用。
  •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,一个好产品的标准是企业利益。

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,我相信这个命题一直是困扰着我们,但更多的是偏向于后者。

但我认为,如果没有用户的认可和选择,哪来的企业利益?

任正非有句话:

“如果哪里有利润,就到哪里去,就会迷失发展方向。如果不是为客户创造客户认可并满意的价值追求,而是企业认定的价值追求,那就必死无疑!”。

同理,如果不是为用户创造用户认可并满意的价值追求,而是主观认定的价值追求,那这样的产品必死无疑。

所以,好产品,一定是从用户出发。

产品的文化

我们创业的出发点基本是产品,很多公司在初创或中期仅有一个产品,因此产品实际上继承了企业的文化。一个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文化,那么这个产品不能称为好,因为它是残缺的,没有灵魂的。那么产品文化包括哪些?我认为必须有这两个:使命和价值观。

产品的使命

大家肯定会很奇怪,怎么产品也要有使命?

存在即是合理。但为什么合理?为什么存在?

一个产品存在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融资需要、给公司带来利润、满足用户需求等等。

这就像人生终极命题一样:为什么要活着,活着有什么意义?

那怎么给产品赋予使命呢?

我认为,使命是一个产品的灵魂,而它一定是超越了对名利的追求。

所以,使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和出发,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,创造了什么价值。

产品的价值观

我认为价值观最大的作用就是导向规范。它约束了我们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,但实际上“不能做什么”更让我们无法抵抗。

微信掌握着海量用户,对于唯利是图的商人来说:微信是个摇钱树,通过海量的用户获得巨额的利润。微信的商业化如果让他们来操作,微信会沦为一个广告营销平台。广告和营销信息不断的骚扰用户,导致用户流失,微信最终走向灭亡。

张小龙在微信的商业化进程中有他对微信价值观的坚持:“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”,所以微信现在对于骚扰用户的行为严令禁止。

因此,价值观的核心不是我们要做什么,能做什么,而是不做什么。

最后我们来探讨,如何做好一个产品。

做好一个产品

我认为,能否做好一个产品,关键是人,是人对于产品的态度和价值取向。

很多公司领导人和高层都不怎么用自家的产品,甚至不关注。那么,怎么可能做好一个产品?对自家的产品都不用心,还期望基层员工帮您做好产品?

因此,做好一个产品,首先是从领导人和高层做起。随时随地的使用自家的产品,到市场一线去访谈用户,重视用户反馈、时刻把握用户体验、了解用户需求。营造重视产品、关注用户的公司氛围。

产品是艺术作品,是人生态度的表现,是人生理想所在,这就需要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把细微之处做足,把用户体验落实在细节和品质之上。

我相信,将心注入做好一个产品,一定是一个好产品。

所以,做好一个产品应是:

  • 自上而下地重视产品、关注用户;
  • 将心注入,关注细节和品质;

做好一个产品是将心注入,以用户思维去思考和行动。

如果您对产品有任何思考,欢迎与我分享探讨。

 

本文由 @Willia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
给作者打赏,鼓励TA抓紧创作! 赞赏 5人打赏
default-img.jpg
default-img.jpg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其他

以小窥大:从拧不开的瓶盖到产业链全局思维

2017-7-25 8:00:00

其他

如何寻找并确立自身的产品定位?

2017-7-27 8:00:00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