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考勤管理需求说起,聊聊场景的思维“工具”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default-img.jpg

你是否有过做问题分析时,毫无头绪,生怕会遗漏什么?是否在逐条列出方案后,依然会有人提出些没想到的问题?看一下作者是如何解决的。

上个月,我们在做项目的考勤管理和入职流程需求沟通时,前后讨论了不下10次,文档也修改了N次。需求过程横跨了3个多星期,并且在最后需求确认时,还是能抛出一些当初没考虑到的情况,直接影响主功能点。

在考勤管理需求上,一开始,我们考虑到了用户有两类:一线APP用户+PC端后台管理员。

APP用户可以使用功能打卡签到,以及提出外出请假申请。PC端后台管理员需要提前配置打卡地点、时间、定位允许的误差距离等。

但在随后的沟通中,又有人提出:每天打卡是否可以重复?外出申请是否可以跨月,或请之前漏打卡的假?同一天又有打卡又有请假,以哪个为准?还有哪些情况没考虑到?

所以,我们会经常发现:不论是分析、设计类工作,在定稿完,甚至是系统出现问题时,还是会出现漏考虑的场景,使得不断的返工。

哪怕在生活中,出门办事,做份旅游攻略,可能也会有或多或少的,本可以提前准备,却没有考虑到的情况,使得旅途过程有了不必要的麻烦。

而考虑场景时,更多还是凭借经验,和不断的讨论,靠着每个人偶然间想到的情况来不断完善,始终有种依靠运气的感觉。

于是尝试着思考,有什么办法,能按照规律,尽可能的考虑周全。

(其实,就是分类与排列组合的应用)

在最近接触的需求里,感觉需求大致可分为两种:流程型、离散型。

流程型

像入职流程、购物结算流程、注册流程等,事情有明显的先后顺序,前面做完了才能做后面的。

整个需求就好像是一条直线,线的不同位置,分别有些节点,可以引申到其他关联的属性上。

离散型

像出勤打卡、学习培训、即时通讯等,细分的模块之间存在并发的可能,发生顺序无法预知的。

整个需求好像可以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模块,每个模块实现自己的功能,相互间存在多种可能的联系,并且实际使用时,没有严格的前后顺序。

我们回头再看考勤管理模块(为了更好的说明,缩小了模块范围):

按照先分类、再做排列组合分析的方式分析。

需求用户中,发现打卡用户还可以细分为两种行为:打卡+外出申请。于是先分类,按大致的业务场景,分成各个离散的模块。

A:打卡签到行为;B:外出申请行为;C:后台配置行为

default-img.jpg

单个分析

A:可以细分为时间、地点、状态。

时间:这次只做上班打卡,且只能在某个时间范围内打卡。比如上班时间是9:30,允许前后增加2小时,打卡范围为7:30到11:30。当然也可以设置成第二天零点起就可以打卡了。在范围外打卡会失败,范围内的,9:30前算正常出勤,9:30后算迟到。

地点:本次需求设定的打卡地点唯一。

状态:分为打卡成功、失败、漏打卡。其中成功时,还会判断正常出勤、迟到,失败和漏打卡都算作缺勤。

B:可以细分为申请、审批。

申请:同样也有时间、地点、状态的维度。当然,申请没有地点要求,状态也是跟审批有关。

时间上,因为本月和跨月在业务上有不同的管理,所以也要拆开。分为:上月及以前日期的外出申请、本月内以前的外出、当日外出、本月内以后的外出、下月及以后的外出。

其中,确定了申请不能跨月,并且只能申请当天或未来的外出或请假,否则拒绝申请。

审批:为了简单,这里就不做分析了。

C:可以细分为配置地点、时间、范围、误差、补打卡。

补打卡:针对APP用户打卡失败或定位不准等各种情况,后台开放补打卡权限。可以补打当月的任意一天卡,以前日期的也行。补打后,则算当日出勤。

其余细分情况:均为配置操作,应当在APP正式使用前,配置好。

这样ABC各自独立的范围就缩小了,因为一旦包括了范围外的场景点,就会以A或B或C单个的处理方式为准。

两两分析

A与B:

打卡状态和时间,与外出申请的排列组合分析。

  • 未来外出申请:对今日是否打卡、打卡状态、打卡时间都没有影响。
  • 当日外出申请:今日漏打卡,则以当做外出申请处理;今日先打卡后申请、今日先申请后打卡,都以打卡时间和状态为准。其中,打卡时间对申请没有影响。

A与C:

整体上看,更多的是顺序问题。虽然可以细分为未配置时间、地点、误差等分别对A的影响,但实际应用中,都属于同一类问题:C没有完成,A打不了卡。

  • 先完成C,再做A:没有问题,正常流程。
  • 先做A,再做C:A需要提示,此时是否允许打卡,先留存打卡数据,待C配置后,自动处理历史数据?

补打卡:是否要限制补打卡和APP打卡在同一天时,只能存在一个?不限制的话,如果C做了当日的补打卡,且当天APP又打卡成功,则以哪个为准?

B与C:

没有直接的影响关系,即配不配置,与外出申请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。除了补打卡。

补打卡:是否要限制补打卡和外出申请在同一天时,只能存在一个?不限制的话,如果C做了某日的补打卡,且当天又有外出申请,则以哪个为准?

A与A:

考虑的是重复多次打卡,和不同时间段的多次打卡。显然实际情况时比较简单,APP每天只允许打卡一次即可。

B与B:

考虑的是多次申请中,申请日期区间完全重叠?日期区间有部分交叉?新申请日期刚好衔接着以前的申请区间?申请有间隔日期的情况?

C与C:

比较好理解和控制,无非是多次配置后,是做修改更新,还是属于新增操作等。补打卡时,同一天只允许补打卡一次。

三三分析

先看下三三关系,在考勤管理中,A与B有联系,A与C有联系,B与C是间接联系,没有实质影响。

A与B与C:

因此真正要考虑的是分别以B、C为变化点,是否对另外两个模块联合分析有影响。

B为变化点:

在A与C基础上,外出申请、补打卡、APP打卡是否有先后本文由 @XX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顺序影响,由于AC、BC,都是以补打卡为准,所以ABC情况下,也是以补打卡为准,无先后顺序影响。

但如果AC时,以APP打卡为准,BC时,以补打卡为准,AB时,以外出申请为准,就可能存在顺序问题。所以最好的就是设置一个准则:无论当天是否有外出申请、APP是否打卡,都以补打卡为准。

即优先级:补打卡 > APP打卡 > 外出申请。这就能缩小分析范围。

C为变化点:同上。

AAB、ABB、AAC、ACC、BBC、BCC:其实都可以当做两两分析中的情况处理,不用考虑太多。

整个过程下来,主要分为两步:

1、拆解分类;

2、单独、组合分析。

可能有人会质疑做个分析,需要这么多时间精力成本,还不如凭借经验和讨论,尤其对小需求。

首先,上述都是为了说明清楚才写出来。实际情况时,我们只要大致分好类,在脑海中做组合分析就行,记录下有疑问的点即可,时间成本应该不会很高。

并且,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,决定投入的精力成本。投入的越多,当然考虑的越充分,但可能发生的概率会越来越小,因此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。

以上只是对离散化的需求,做的小的复盘过程。

如果有更好的分析方法,可以随时留言沟通~共同进步~

PS:有兴趣还可以考虑,B增加一个功能:外出申请审核,该怎么分析?

 

本文由 @坑die的达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

题图来自 Unsplash ,基于 CC0 协议

给作者打赏,鼓励TA抓紧创作! 赞赏 4人打赏
default-img.jpg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其他

策略产品经理基础知识:什么是策略?

2018-5-7 8:00:00

其他

慕念桥的第21次触发

2018-5-9 8:00:00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